您当前的位置:聚焦 >  >> 正文
去“官”为“民” 树时代新风

时间:2023-06-29 16:59:06    来源:光明网


(资料图)

作者:李宇鑫

近日,中央层面政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举行。会议指出,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,着力整治“躺平”、“官僚习气”等行为。当前,干部队伍中存在着“当官做老爷”的现象,习惯于“吆来喝去、前呼后拥”的派头,最终只能自毁形象,招致群众反感,丧失群众信任。党员干部要坚决杜绝此类现象,敢于直面问题,善于修正错误,让思想状态、工作作风、能力水平适应时代发展。

摆脱“官气”,涵养“书气”。“官僚习气”型干部“官本位”思想严重,骨子里官气重、官僚味浓,根本原因在于政绩观产生了偏差,政绩观,其实就是“观”政绩,说到底就是怎么看待政绩,理想信念出现偏差必将导致政绩观的“近视”和扭曲。只有在病根上动手术,才能让干部少些官僚习气、多些为民情怀。当前,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,这既是提高党性修养的“动员令”也是检视思想作风的“放大镜”,要把主题学习教育材料作为“案头卷”“枕边书”,坚持边学习、边对照、边检视、边整改,全面查找问题不足和工作偏差,发扬斗争精神,敢于动真碰硬,坚决破除思想上行为上作风上的“思想尘”“贪欲害”“心中贼”问题,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、政绩观、事业观,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和积极担当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、尽好责。

摘下“官帽”,戴上“草帽”。当官并不是意味着高民一等,群众心中有杆秤。有些地方党群、干群关系紧张,归根到底是对群众缺少感情,不关心群众冷暖和疾苦,不顾及群众感受和利益。有的习惯于用“老办法”解决“新问题”,拿着文件念念,挥着手势赶赶,话说不到群众心里;有的调研坐着车子转、隔着玻璃看,大搞“作秀式”“蜻蜓点水”式调研,事办不到群众眼里;有的在重大任务考验中畏缩不前、爱惜羽毛,作风融不到群众之中,群众自然不买账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得丢掉“官样”、摘掉“官帽”,深入实际、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,尝一尝他们的饭菜,坐一坐他们的炕头,学会与群众拉家常、打交道,倾听群众期盼的“肺腑之言”,群众议论的“金玉良言”,努力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限衔接上下功夫,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出实招,在发展特色产业上见真章,把为民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。

少说“官话”,多说“俗话”。官话往往是华丽的空话、严谨的套话、违心的假话,或用模棱两可、冠冕堂皇的话搪塞糊弄,或用拐弯抹角、避实就虚的话敷衍塞责,内容似乎很多,却不接地气,无论是对下属讲官话、还是对群众打官腔,就像是水中泼上了油,无论如何都难以溶到一起。干部怎么说话,表面上看是“说话技巧”,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能力水平,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的背后则是能力上的错位。这就需要练好专业“功夫”,储备一定领域的知识,练就独到的技能,熟知岗位业务,同时也要学会增强抗打压能力,尤其对于基层领导干部而言,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,怎样处理基层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、如何面对社会治理中的“中梗阻”、如何应对上级机关的检查和督导等,只有勇敢地迎接挑战,化压力为动力,才能将工作做实做细,才能将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化为现实。通过能力上的打磨和历练,“作风”自然实了,“官话”自然少了,群众爱听、耐听的话自然也就多了。(李宇鑫)

来源:千龙网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