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本网评论员 秦信芳
位于干旱荒漠区,地势高寒,气候干燥,降雨稀少,是甘肃省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县份之一,这就是永昌县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自然条件。如果仅发展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,这条路注定是狭窄的。
(资料图)
就是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,永昌却逆天改命,在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,成为“西菜东调”“北菜南运”的重要集散地、全国优质饲草生产基地、甘肃省肉羊优势产区和全国最大的奶绵羊生产加工基地,“永昌啤酒大麦”“永昌胡萝卜”“永昌肉羊”等特色农业品牌闻名遐迩。
改天换地开新局,永昌是怎样做到的?
以工业思维谋划现代农业,利用荒滩戈壁扩大种植规模,发展高效节水设施农业,形成以菜草畜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,是永昌发展现代农业卓有成效的成功密码。其中,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,是永昌打开现代农业之门的一把“金钥匙”。农作物生产原本受地区资源禀赋包括土壤肥力、温度、光照等条件制约,有着相对固定的生长周期,而设施农业则突破了这种自然环境的限制,可说是“时不分四季、地不分南北”。正是靠着它,永昌农业彻底摆脱了自然条件差的不利因素,开辟出欣欣向荣的好景象。
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“发展现代设施农业”,并首次将“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”“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”写入文件,首次提出“科学利用戈壁、沙漠等发展设施农业”。
设施农业何以可行?就在于这种兼具规模化、集约化优势的高效农业生产模式,打破了环境和地域的限制。它不再看“老天爷”的脸色,而是采用人工技术手段,以温室大棚、植物工厂等形式,改变自然光温条件,创造出适宜动植物生长的环境,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。采用新型的生产设备、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,使得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较少的劳动力,就可以使动植物高效优质生产成为可能。
在永昌县城关镇赵家庄村,4万平方米的蔬菜拱棚巧打季节差、时间差,抢得市场先机;在朱王堡镇梅北村,400亩小拱棚成了种植户们的“生财宝”……全县建成的日光温室自然座有1711座,净生产面积达2904亩,总产量达到1万吨以上;钢架塑料大棚自然座有1298座,净生产面积为1947亩,总产量达1.5万吨以上,娃娃菜、西芹、西葫芦、羊肚菌等高原夏菜在远销东部城市的同时,蓬勃发展的设施农业对乡村振兴、农户增收也功不可没。
设施农业在永昌的戈壁荒滩大见成效,可说是得益于科技的进步。正是农业科技的突飞猛进,设施农业通过现代化的设施和技术,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、自动化和智能化,让曾经生产率低下的土地资源得以改造,大幅度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。
设施农业的发展前景怎样?近日,农业农村部联合有关部委制定印发《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(2023—2030年)》,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,对促进设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《规划》提出,到2030年,全国设施蔬菜产量占比提高到40%,畜牧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3%,设施农业机械化率与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60%和70%。
新的目标,新的要求,无疑将对甘肃进一步推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。以科技为支撑,以市场为导向的设施农业,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。沿着这一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,永昌一定会距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目标渐行渐近。
关键词:
X 关闭
X 关闭